日期:2025-11-01 05:29:44
日期:2025-11-01 05:29:44

清河区,南起胶济铁路,东北濒渤海,西达章丘、历城一带,东界初为寿光东境,后扩至昌邑胶河以西。因小清河流经区境而得名。辖历城、邹平、齐东、章丘、长山、桓台、临淄、高苑、博兴、蒲台、青城、益寿、寿光、广饶等县。
1、黑铁山起义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的成立
1937年9月,林一山受山东省委的委托,在去胶东之前来到长山中学,建议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发动抗日武装。林一山回济南向省委书记黎玉汇报后,省委派出狱不久的姚仲明去长山。林浩代表省委派延安红军干部廖容标和原在鲁北特委工作的赵明新去长山中学。姚、廖、赵三人组成党小组,并在长山中学秘密办起游击训练班。
黑铁山起义。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长山县城(今长山镇)。姚仲明、廖容标率长山中学60多名师生奔赴黑铁山,与先期到达黑铁山北坡太平庄作起义准备的赵明新、周次温会合。25日,孙焕文、张冲凌和游击训练班学员纷纷赶来。26日,100多名师生、训练班学员、部分民先队员、青年农民等汇集太平庄,举行起义,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司令员廖容标(中将),政治委员姚仲明(未参加授衔),政治部主任赵明新(未参加授衔)。几天后马耀南来到黑铁山,遂决定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马耀南(1939年7月牺牲),副主任姚仲明,委员廖容标、赵明新。当时仅有3支破枪、8把刀矛。
国民党长山县县大队长张殿臣率部近300人参加第5军,改编为第1、第2两个中队。黑铁山起义武装编为第3中队(学生中队)。之后,又将淄博矿区工委组织的抗日武装编为第4中队(队长高光宇,指导员孟金山),将周立诰带领的桓台二区曹村一带抗日武装编为第5中队,张冲凌、孟宪瑶等人在尚庄、曹村一带组织的抗日武装编入该中队。1938年元旦过后,廖容标、姚仲明率部到长山六区活动,六区区长韩子恒率联庄会百余人参加第5军,编为一个中队(第19中队),韩任中队长。
夜袭长山城。1938年1月8日,廖容标率第3中队突击队30余人夜袭长山城,俘伪军30余人,截获步枪17支,天亮撤出。张殿臣率第1、第2中队第二次攻打长山城,返回途中,张殿臣脱队逃跑,其旧部第1、第2中队走散,只留下4个人。
陶塘口伏击战。1月19日,廖容标率第5军一部在邹平城北陶塘口小清河伏击日军。击沉日军汽艇1艘,艇上日军联队长松井山村以下官兵12人全被击毙。
白云山三官庙反击战。第5军进入周村西部白云山活动。2月4 日,周村、邹平等地的日伪军400余人,向白云山区发动进攻。第5军在三官庙扼守数个山头,与敌激战终日,打退日伪军十多次冲锋,毙伤敌近百人。当地群众称赞第5军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称誉廖容标为“菩萨”司令。
白云山反击战后,廖容标、姚仲明率第5军一部西进章丘,协助李曼村、宋乐生(宋怡翔)等,于2月16日,在石峪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章丘梭庄石匠刘鸣岐、工人韩昭杰等也组建了章丘抗日民主义勇军。不久这两支部队都加入第5军。
2、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分兵
1938年2月底,第5军决定分两路活动:一路由廖容标、姚仲明率领,跨过胶济路南下,到淄川、博山一带活动;一路由马耀南、赵明新率领,留在胶济路北的长山、邹平一带坚持,马耀南代理第5军司令。
图片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分兵
(1)南路部队开辟胶济路南淄(川)博(山)根据地
廖容标、姚仲明率南路部队进入太河地区(今属淄川区),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5纵队第16梯队司令吴鼎章部袭击。廖容标率部撤出太河地区。廖又返回太河镇与吴谈判,达成共同抗战协议,成立淄河流域抗日联军办事处,主任冯毅之。
攻克淄川城。3月13日,第5军在淄博矿区工委组织的抗日武装协助下,攻克淄川县城,截获一批枪支弹药、物资,然后撤出淄川城。
开展破袭战。4月上旬,南路部队与长白山、淄河地方游击队在胶济、张博线三角地带,开展破袭战,炸毁敌火车头7台,车辆上百节,破坏铁路5公里。尔后,与林浩、洪涛率领的第4支队北路会师淄川马棚村,配合第4支队开展反顽斗争。
根据省委决定,将第3、第4支队改编为山东工农抗日联军,第4支队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第1师”(不久仍恢复第4支队番号);第5军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第2师”,但命令尚未向下公布,番号即行撤销。
1938年2月,博山工委派张敬焘联络博山县联庄会训练大队长兼教练徐化鲁和原东北义勇军军官郑兴(郑汉卿),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6军(一说第6方面军),大队长徐化鲁,政治部主任谭克平,参谋长郑兴,副主任张敬焘。到3月发展到300余人。4月,第6军攻克博山城后撤离,与第4支队会合,编为第4支队一个连,不久郑兴带领第6军另一部100余人编入第5军廖荣标部。
(2)北路部队发展壮大
3月,马耀南率北路部队收复邹平,并进驻县城,建立了指挥部直属的参谋、政治、供给﹑副官、军法、军械、卫生、秘书等八大处。部队迅速扩大,整编为7个支队。至1938年5月,部队发展到6000余人,30多个中队。
第1支队,支队长马天民(1939年10月牺牲)。辖4个中队、2个特务中队。
第2支队,支队长马函三(1943年11月牺牲)。
第3支队,支队长张景南(投敌)。
第4支队,支队长高竹君(投敌)。辖4个中队。
第5支队,支队长马馨山(投敌)。辖4个中队。
第6支队,支队长韩子衡(1943年1月牺牲)。
第7支队,支队长马晓云(1944年8月牺牲)、政治处主任樊语乡(大校)。马晓云、樊语乡带领的游击队在淄川县的萌山北坡(现属周村区)整编,辖3个中队。
铁路工人谭毓玺和邹国资在昌城、马庄一带组织60余人,组成第2中队(重编);
张赵庄赵振干拉起的一支抗日游击队编为第6中队;
长山县六区联庄会区队被编为第7中队;
长山县八区抗日游击队被编为第8中队;
邹平镇抗日武装被编为第10、第11中队;
临淄县石潇江和石一宸等率领的临淄石家毛坨抗日武装编为第12中队;
邢辑五在益都四区军屯、北焦宋一带(今张店区)组织的抗日武装编为第13中队;
淄博矿区工委淄川大窎桥村一带组织的抗日武装编为第14中队;
长山县六区韩子恒部编为第19中队,后编入第6支队;
李曼村、宋乐生等领导的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一部编为第21中队,后编入第7支队;
刘鸣岐、韩昭杰领导的章丘抗日民主义勇军编为第22中队,后编入第7支队;
周芬田等在淄川县小旦村、田家庄一带组织的抗日武装编为第23中队;
淄川九区大旦村抗日武装编为第25中队;
周村高塘抗日游击队编为第27中队;
周村潘建军率领的百余人抗日武装编为第29中队,后编入第1支队;
周村镇附近武装编为第31中队;
历城王心崇组织的抗日武装编为第37中队;
邹平县农民贾效昆组织武装编为特务大队;
攻克淄川后,在张李庄吸收翟超一部归附,发展建立特务中队。
3、临淄第3大队成立,开辟淄东根据地
1937年10月,李曦晨与临淄县立西关小学校长李人凤等,成立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8年1月2日,军训团在辛店以西的矮槐树(和顺店村)伏击日军,毙伤日军分队长吉田本太郎以下10余人,截获物资一批。战后,军训团接受临淄国民党实力派王尚志改编,改称国民革命军冀鲁别动纵队第2梯队第3大队(临淄第3大队),大队长李人凤(蒙冤未参加授衔)。
1938年1月下旬,延春城、吕致斋、吕乙亭等,根据鲁东工委指示,在广饶延集一带组建鲁东抗日游击第9支队(50余人),队长延春城,指导员王兆津。不久,这支部队被土匪掌握。广饶县委派吕乙亭到临淄向第3大队求援。临淄第3大队除夕之夜奔袭延集,将土匪全部俘获。根据鲁东工委指示,广饶县委派吕乙亭、任天纵等率十几人编入临淄第3大队,吕致斋、王兆津率新建的20多人武装编入寿光鲁东游击第8支队。3月,鲁东工委派杨涤生到第3大队建立党的组织,并任政治部主任。
王尚志企图吞并第3大队。第3大队先发制人,首先解除了王部特务大队和直属分队的武装,继而夜袭其司令部,逮捕王尚志及其司令部八大处官员全部,并驱逐出临淄县境。
3月,安硕庭、寇铿堂、刘竹溪等带领益都(今属青州)车站铁路护路队部分人员,携带枪支编入第3大队。
4月,临淄第3大队数次对胶济铁路淄河至益都段进行破袭,用土造地雷炸毁火车头1台,并一度攻占淄河车站,与益都增援之敌战于辛庄,毙伤敌多人。
4月5日,益都和临朐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约300人,在益都县东朱鹿村会合,宣布成立鲁东抗日游击第10支队,司令员李云鹤,党代表胡维鲁,副司令员刘斗忱。5月25日,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偷袭第10支队驻地益都口埠小学,第10支队伤亡十余人,损失枪支60多支,部分队员被俘。根据新建立的清河特委的决定,将第10支队并入临淄第3大队,编为第7中队,李云鹤调清河特委工作,刘斗忱任第3大队副大队长。
4、清河平原抗日武装整编
1938年5月下旬,中央派郭洪涛率干部50余人来山东工作,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后,决定成立清河特委,书记霍士廉,军事部长杨国夫,组织部长金明,宣传部长赵明新。清河特委的工作区域,除小清河流域的邹平、长山、桓台、高苑、博兴、广饶、寿光、临淄等县外,还包括胶济铁路南的淄川、博山、临朐、安丘、昌乐、益都等县的全部或一部。10月,边区省委决定将胶济铁路南的淄川等6县划出,组建淄博特委,书记金明。
自6月起,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进行了整编,统一番号。边区省委先后派霍士廉、杨国夫和鲍辉前往清河平原,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整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9月任,中将),政治委员姚仲明、后为霍士廉(未参加授衔),参谋长郑兴(1940年4月牺牲),政治部主任鲍辉(1939年3月牺牲)。所属部队先后整编为6个团。
同时,路南淄(川)博(山)一带的廖容标、姚仲明率第5军一部编为第4支队第4团,大部是黑铁山起义初期组建的骨干部队,包括长山学生第3中队、淄博矿工第4中队、黑铁山当地农民第5中队等,以及家在淄川一带的游击队。
第1支队2个特务中队整编为独立营,营长马天民。
第1支队李步鸾第1中队、潘建军第4中队(原第29中队)等4个中队以及李曼村章丘第21中队整编为特务营,营长杨国夫(兼)、后为潘建军(1939年3月牺牲),教导员李曼村(少将),副营长孙晓东(1940年9月牺牲)。始辖5个连,后编成4个连,第4连连长韩子恒。
临淄四区边颂鲁、王穆山组织的武装改编的第4大队(后改称第1大队,大队长许云轩)编为第3支队特务第2营,营长许云轩。
特务团,团长潘建军,政治委员孙正(1961年少将),政治处主任李曼村。由特务营扩编,原特务营编为第1营。
第7团,团长马晓云,政治处主任樊语乡(大校)。由第7、第2支队整编,第2支队编为第3营,营长马函三。
第8团,团长程绪润(1947年秋病逝),政治处主任陈兴(投敌)。石潇江、石一宸第12中队和第4中队(重编)编为第2营,营长石潇江(1945年10月牺牲)。淄博矿区第14中队及小庄、牟村一带成立的一支队伍,编为第8团第1营。
第9团,团长杨国夫兼,只编2个营。原第5支队马馨山部4个中队,被张景南拉走2个中队,副支队长徐次昌和张兴源(化名张伯涛)接受整编,编为第9团第1营,徐次昌任第1营营长、张兴源任教导员。张景南第4支队4个中队,被高竹君拉走2个中队,副支队长槐焕文和第14中队长李景陶带领2个中队编为第9团第2营,副团长兼营长槐焕文(1938年11月牺牲)。
第3、第4支队分别整编为第5、第6团,张景南、高竹君分任团长。整编时,该两团和第5支队马馨山、宋雨田部均脱离叛逃,张景南部、高竹君部被国民党编为冀鲁边区第三游击区第10梯队,马馨山、宋雨田被国民党委任为第7梯队正、副司令。
邹平整编结束后,杨国夫率第3支队特务营、第7团1个营和第9团第1营东进临淄,与临淄第3大队会合,将第3大队整编为第10团。
第10团,团长李人凤,政治委员陈兴,副团长刘斗忱(1939年2月牺牲),政治处主任李曦晨(1939年12月牺牲),辖3个营11个连。第1营营长王翰西、教导员吴祝材;第2营营长陈梅川、教导员崔栋生;第3营营长刘斗辰兼、教导员赵子谦。每营辖3个连,另有一个特务连和一个炮连。
第11团,团长亓振东。由章历地方武装改编成。该团1938年9月脱离第3支队,投靠国民党第69军。
第37中队改编为独立连,连长苏子元,指导员尹天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独立连编入渤海纵队。
至7月整编结束时,全支队约5000余人。
5、开辟胶济路北邹(平)长(山)桓(台)临(淄)根据地
首战卫固镇。7月初,张店日军100余人和伪军一部进犯长山县卫固镇。杨国夫随即命令第7、第8团各1个营及少先队(第3、第4、第支队归队人员组成)打援,特务营从镇右前方的一条干沟隐蔽迂回至敌侧。整个战斗不到一小时,日军被歼灭十几人,仓皇而逃。这是第5军整编为第3支队后的第一仗。
铁路破袭战。在纪念抗战一周年之际,第3支队第8团第1营和张博铁道大队(6月在淄川佛村一带组建,大队长邹光中、指导员孙刚)掩护淄博矿区1000多名矿工和2000多名农民,拆毁张店至淄川铁路10余华里,使张(店)博(山)铁路20多天未能通车。
8月,为配合武汉保卫战,第3支队与第4支队在胶济铁路西段进行大规模的破袭战,破坏胶济铁路周村至张店段、张博支线铁路数十华里,毁坏火车头3台,一度攻占洪山煤矿区,焚毁矿井,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击落敌机1架。同时,还配合国民党军第十军团暂编第一师孟昭晋等部进攻济南,一度攻入市区,占领黄台、北关车站,次日与日伪军激战于鹊山以东地区。第3支队第10团一部攻入王舍人庄车站,接连予敌以沉重打击。
邹平反顽。7月,27日﹐国民党山东保安第六团高竹筠、张景南勾结国民党鲁北地区第三游击司令部副司令李笑文、宋雨田等部,包围驻邹平城关“乡村建设研究院”旧址的第3支队司政机关和警卫部队。杨国夫闻讯后即派陈兴、许云轩率特务第2营和第10团一部连夜增援,与警卫部队一起击退了围攻之顽军,并夜袭高、张部东范据点,予其以沉重打击。
攻克临淄城。7月下旬,驻临淄城的国民党顽固派冀鲁别动纵队第2梯队第2大队大队长陈瑞甫与国民党临淄县县长、鲁东临淄游击司令部总司令于冶堂等部,企图进攻由临淄第3大队改编的第3支队第10团。第3支队调集部队攻打临淄城。杨国夫令第10团第1、第2、第3营分别攻南门、北门和东门,特务营长潘建军指挥该营主攻西门。发起总攻后,陈瑞甫的一个分队长商孝生潜出城外,表示愿意配合攻城,并提供了一些城防情况。杨国夫遂调整部署。7月31日夜间,特务营第4连连长韩子衡在西北角进攻,潘建军指挥突击队从城西门北边的隧道偷袭,攻占了西门,迎接大部队向纵深发展。活捉了陈瑞甫,歼其400余人。攻克临淄城后,我军乘胜扩大战果,又接连打下王家桥等地,从而控制了邹平、长山、临淄等县大部及桓台南部。
小清河南驱顽。8月下旬,鲁东游击第8支队从胶东西返,经昌邑、潍县、寿光,进入小清河以南地区。根据边区省委指示,第8支队配合第3支队巩固扩大清河抗日游击根据地。9月上旬,临淄、桓台、长山、邹平、博兴一带的国民党顽固派王尚志、李笑文、宋雨旧、张景南、高竹筠、周胜芳、张景鲁、杨翔南、张景月等十几个“司令”,麋集于长山北部高苑县之焦桥,图谋联合进攻我军。第8支队配合,第3支队长途奔袭焦桥,歼灭顽军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将其驱逐到小清河以北,恢复和巩固了小清河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震慑4路顽军。9月,沈鸿烈、何思源率部由鲁西进入鲁北,抢占地盘。11月,沈乘日军“扫荡”之机,指使其保安处长王念根率保安第15旅张景月、第16旅李寰秋及周胜芳等部万余人,分4路“围剿”第3支队第10团。第10团集结于苇子河、刘官庄一带,杨国夫率特务团一部进至北高杨迎战。顽军见我军严阵以待,未敢轻举妄动,旋即不战自退。
粉碎日军“扫荡”。10月,日军第七师团铃木联队1000余人,兵分两路:一路“扫荡”临淄第五区(今敬仲镇),被第3支队第10团伏击于柴家疃;另一路合围临淄郑家辛,第3支队跳出包围圈,并派出小股部队阻滞、牵制日军。敌复调集3000余兵力,配以飞机、大炮、汽车、骑兵,分3路向第3支队进攻:一路从辛店沿淄河向北,一路从张店向北,“扫荡”桓台大围子里;另一路从周村出动,“扫荡”长山、邹平、章丘一带。11月8日,日军夜袭邹平城,第3支队第7团第1营突围后,第1连在西河头遭敌伏击,营长槐焕文等数十名指战员牺牲。
同日,第8支队第11、第13大队和第3支队一部,在临淄六天雾村与“扫荡”之敌展开激战。激战中,第8支队第68中队被敌重兵包围,该中队除17人突围外,包括第8支队第5区队副区队长李梅生、第13大队大队长孙善卿、政治委员王博昌、副大队长张玉波在内的其他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六天雾村战斗毙敌50余人。翌日,第8八支队一部路经长山蒙家庄,设伏于村外,日伪军进至蒙家庄附近时,伏击部队突然发起攻击,伪军顷刻溃散,余下的五六十名日军退守在村边的坟地内,负隅顽抗。激战中,第8支队副指挥韩明柱英勇牺牲。黄昏后,双方撤出战斗。蒙家庄战斗,毙伤日伪军200余人。
在第3、第8支队反“扫荡”之际,第4支队司令员廖容标、政治委员林浩率第4支队一部抵达邹平。11月16日,第3、第4、第8支队联合夜袭并攻入周村,破袭铁路,炸毁日军特务机关,捣毁伪维持会,给敌以沉重打击。根据边区省委指示,第8支队指挥机关与第1区队于益都以西,第3、第5区队于张店附近,先后南下。第3支队第8团随第4支队南下,后与第4支队第4团合编为第4团。
1938年底,第3支队胶济路以北部队南下到淄河流域的长秋、峨庄一带休整。根据边区省委关于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展清河平原游击战,建立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第3支队决定,把胶济铁路以南淄河流域的长秋一带山区,作为部队休整的后方,多数部队回到胶济铁路以北的平原地区开展活动。兵分3路活动:司令员马耀南率第7团在邹平、长山一带;李人凤、罗文华率第10团在临淄地区;杨国夫、霍士廉率特务团进至长山九区的卫固镇一带。
图片
山东纵队第3支队各团活动区域
6、发展地方武装
1939年1月起,开始在邹、长、桓、齐(东)等地区,编组自卫团。春节前后,相继组建邹长边区自卫团,长山第5、第6边区自卫团第1、第2团,长桓边区自卫团,邹长齐高(苑)边区自卫团,其他地区亦建立自卫团,随后其他地区纷纷组建自卫团,达5000余人。1939年1、2月间,以长桓县炮兵连(土炮)为基础,建立长桓独立营,辖3个连共300余人。
2月,益都县成立游击中队,100余人枪,不久该中队与临淄二区(今皇城镇)游击中队合编为益(都)北大队,后又将广饶地方武装一部编入。“太河惨案”中,第3支队第10团第7连损失严重,该大队升级为第10团新7连。
2月,党组织和孙鸣岗联合组建国民革命军第10军团第2梯队,司令孙鸣岗,政治部主任孙明光,辖4个连200余人。10月,该梯队编为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3大队。
2月下旬,寿光县委在巨淀湖南岸张家庄,以鲁东抗日第8支队后方留守处已恢复健康的伤病员和离队难以返回第8支队的干部战士为主,建立寿光独立营。5月,独立营扩编为第3支队寿光独立团,团长赵寄舟(未参加授衔),政委张文韬(未参加授衔)、后为张振乙(未参加授衔)。辖第1、第3、第5、第7连和特务连,全团700余人。
3月,国民革命军第10军团暂编第1师孟昭晋部开赴河北,清河特委将其留鲁工兵营改编为邹章齐独立营。
6月,广饶县大队成立,辖2个中队,共300余人。8月该部改称广饶县第4大队,后升级编入第3支队主力。
6月,邹长桓边区自卫团基干队升级为邹长三大队,辖2个中队。9月该大队与邹章齐独立营合编为邹长独立营,计300余人。11月,该营与长山八区一个游击中队合编为邹长五大队,辖4个中队,共500余人枪。
是年春天,临淄县大队、齐东独立营相继建立。
至1939年夏,清河地区武装发展到2000余人。
#军史##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微头条创作计划##头条军事知识##军事##头条首发大赛##头条首发挑战赛##微头条首发挑战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精品长文创作季#
参考资料:《八路军山东纵队史》、《八路军表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9、10卷)、《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单位沿革》,及及一些老将军们的回忆资料和地方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正规股票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