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24 06:58:08
日期:2025-08-24 06:58:08
特朗普回到美国,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场国内舆论的飓风。批评声、质疑声一起砸了过来,甚至有人用上了“背叛国家”这样的狠话。
原因很直接——他在同普京的会晤后,放风说也许“暂时没有必要”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加征关税。可这话在美国鹰派耳朵里,听着就像主动把刀递给了对手。
更尴尬的是,一张美军为普京铺红毯的照片在社交媒体疯传。图片的杀伤力,比长篇演讲大得多。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这不是外交礼节,而是难以忍受的象征性屈辱。
特朗普面对质疑,只丢下一句“谈得很顺利”,就没了下文。这种含糊,让支持者没法辩护,反对者更有话说。
另一边,普京的气氛完全不同。回到莫斯科,他神情轻松,立刻召集政府和军方要员,盘点这次会谈的成果。在俄罗斯媒体的包装下,这不只是一场会晤,更是一次象征性的恢复——俄罗斯在多年制裁与孤立后,又一次回到全球政治中心。
但是,奇怪的是,普京回国后的第一波“电话外交”,并没有打给中国。
按道理,两国在会前就有深入沟通,是彼此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可普京先联系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这样传统势力范围的盟友,外长则和土耳其、匈牙利对接。
唯一缺席的是中国。
表面上,这只是一个联系顺序,仔细想,背后却藏着政治热力学一样的精算。
美俄关系刚刚透出缓和的信号,就像一层还没结实的薄冰。普京很清楚,特朗普在国内的处境异常敏感,“通俄”帽子还扣在那,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崩盘。
如果这个时刻,俄中来一次高调互动,在华盛顿的鹰派看来,无异于是当面宣布结盟对抗美国。那样一来,特普会上的成果铁定保不住。
尤其是关税这块“松口”,是俄罗斯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普京当然想给这颗种子一点时间,让它在美国国内的政治土壤里慢慢发芽,而不是一上来就被拔掉。
所以,这次的对华“沉默”,是一种战术静音,配合了特朗普的模糊表态。表面冷处理,实则为继续运作留下回旋空间。
普京在全局上的优先级很明确:先稳住自家最核心的战略腹地。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这些都是俄罗斯安全链条上的关键环节,是“后院”的支点。乌克兰局势没降温前,先安抚他们,防止他们因美俄关系的变动而摇摆,是最务实的做法。
这不只是告知消息,也是一次战略再确认——不管对美关系怎么调,这些盟友的站位不能变。
而外长联系土耳其和匈牙利,则是另一层布局。这两个北约成员国在对俄态度上,经常和西方主流唱反调。保持沟通,就能在北约和欧盟内部找到潜在的“杠杆点”,在下一轮谈判中多出几分筹码。
如果一下把中国拉进场,乌克兰这个棋局会立刻升格成全球多极对抗。局面不但失控,谈判桌的参与方也会迅速膨胀。
更要命的是,一旦中国参战调停,英法就会顺理成章要求加入。而英法在乌克兰问题上明显偏向基辅,这对俄方是绝对不利的。
普京想要的,是把谈判范围压到最小,便于他在议程和节奏上掌握主导权。
这也是他“见招拆招”的风格。在泽连斯基火速飞到美国讨支持、欧洲领导人蜂拥去华盛顿“护航”的情况下,他选择暂缓动作,观望下一步风向。
中国这张牌,他宁可压到最后再打。等机会成熟,或者形势逼迫到必须用最有分量的支撑时,再亮出来,效果才最大。
所以,这并不是俄中关系的冷淡,相反,是一种精算到毫米的多阶段外交操作。既有对美国的战术安抚,也有对自家势力圈的战略防御,更有为未来欧洲局势保留主动权的深远打算。
在大国政治里,有时候沉默的分量,比喧嚣还重。
普京这步棋,就是这样。
正规股票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