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1-01 06:39:00

山东纵队第3旅成立后,巩固、发展清河平原根据地。
1941年2月,清河军区抽调第7第2营、第8第2营、第9团第1营共3个营组建清河独立团,由许世友率领支援胶东军区。历时半年,于8月返回各营归建,撤销番号。
1、巩固、发展清河平原根据地
(1)巩固、发展小清河北(博兴)根据地
王庄围歼战。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军刘景良、薛汝华、张景南、高竹筠、朱仲山等部号称万余人,进攻高苑,在田镇(今高青县城区)附近的杜家、史家、傅家一带遭第8团抗击,退回青城(今青城镇)境内。第7团在杨国夫副旅长指挥下西进高苑(今高城镇),协同第8团在高苑、青城、滨县边区击溃各路顽军。顽军一部退守青城东部的王庄。我军乘胜围攻王庄,经一夜围攻,顽军突围向西逃窜,被我军截歼一部,大部溃散奔逃。第8团团长谭祖本牺牲。
此时,蒲台县国民党保安第9团团长王雪亭率部加入我军,编为黄河独立团,团长王雪亭,政委相炜。该部主要活动于黄河两岸蒲台县、博兴县一带。不久,该团第1营营长徐秉义率部投敌,政委相炜将第2、第3营带至第3旅司令部驻地博兴县贺家一带。后第2、第3营营长又私自逃脱,其余部队编入第3旅部队,黄河独立团番号撤销。
反击剿共联军。1941年6月,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再次调集周胜芳、刘景良、傅相坤、成建基、李青山、徐振中等部7000余人,组成剿共联军。6月4日,南路顽军进入广饶东北的东、西水磨,被第3旅第9团第2营击溃;北路顽军22日进入广饶北部成家寨和博兴东北刘家、周家、姜家一带,当日黄昏在李佛院被击退。我军又攻占了姜、刘、周家3个村庄,顽军溃败逃窜。我军随即围攻成家寨保安第11旅一部,顽军逃窜。这次战斗共毙伤俘顽军650余名。第3旅与顽军何思源部以黄河为界,形成了隔河对峙局面。
(2)创建、巩固黄河以北根据地
1941年9月18日,山东纵队电令第3旅向黄河以北发展,实施建立垦区抗日根据地的第三步战略计划。清河区党委和第3旅组织力量向利津以北、沾化以东地区进军。
打击刘景良。许世友率部完成支援胶东反投降战役后,8月返回清河区,组织部队向黄河以北进军。8月17日,第3旅打击刘景良部,歼其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
严惩何思源。9月21日,副旅长杨国夫率第3旅主力第7团占领黄河南岸佐家庄,22日我军跨过黄河,逼近何思源老巢义和庄(今义和镇)。28日进抵义和庄东侧王家集。第3旅骑兵连击溃增援义和庄的国民党水上保安第1团。之后,主力包围义和庄。10月2日发起总攻,3日凌晨攻克。继而又攻下老鸹嘴、太平镇。何思源率部仓皇逃跑。是役,共歼何思源部3000余人。第3旅占领义和庄后,派出一部向西,在沾化城北与冀鲁边教导第6旅东进部队会师。
1941年8月至11月,山东纵队决定进行第五期整军。由于1941年下半年华北战局紧张,山东地区战斗频繁,特别是自11月起,日军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规模“扫荡”,致使第五期整军延长至1942年2月结束。
2、清河军区成立
1942年2月,山东纵队第3旅与清河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山东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副政治委员刘其人,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副主任陈楚。辖清东、清西、清中三个军分区。第3旅和清河军区的番号同时使用,第3旅番号保留至1943年3月。清河军区保留1个主力团的团机关,由军区直辖,其余部队改为独立团,由军分区直接指挥,撤销营的建制,团直辖4至6个连,连辖6至8个班,每班15人,不设排建制。
图片
清河军区区位示意图
军区直属团。团长郑大林,政治委员孙正,参谋长陈钦,参谋主任张志展,政治处主任王洪模(未参加授衔)。由第7团与第8团第2营合编,辖4个营。原第7团第1、第2营分别为第1、第2营;第1营营长李丕功、教导员后为石浩民,第2营营长张冲凌、教导员韩万煜。第8团第2营改为第3营,前身是原第十军区二梯队孙鸣岗部改编的第3支队第3大队,1942年8月改为第4营,拨归垦区军分区,第4营营长刘竹溪。
另设军区特务营,由第3支队特务连、基干第1营1个连和抽调的地方武装1个连合编。直属团第3营改为第4营调归垦区军分区后,军区特务营编入军区直属团为第3营,第3营营长石浩民(后为王文成)、教导员赵浩然(张实杰)。第9团第1营改编为新的军区特务营(推测时间为1942年8月后)。
第1(清东)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司令员董酋炳(未参加授衔)、后为赵寄舟,政治委员岳拙元,副司令员兼副团长陈毅斋(陈乙斋,大校)、董酋炳,参谋长陈毅斋(兼),参谋主任王轻亭,政治处主任王林(大校)、丁士采(大校)。辖清河区东部的益(都)北、益(都)寿(光)广(饶)、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广饶、寿光、寿(光)潍(县)、昌邑等县。
第9团团部与原清东军分区机关合并为清东军分区。第9团第2、第3营与清东独立营合编为清东独立团,董酋炳、岳掘元分别兼任清东独立团团长、政治委员。清东独立营是1941年2月由广饶四大队和寿光县大队合编组建。
第2(清西)军分区兼清西独立团。司令员许云轩,政治委员李曼村,副司令员兼副团长马晓云,参谋长韩子衡,参谋主任韩子衡、后为胡兰芝(1960年大校),政治处主任张维滋(大校)、后为克明(1960年大校)、毕秀清、王若杰(少将)。辖邹平、长山、高苑、长(山)桓(台)、桓台、齐东、章丘等县。
第8团团部与原清西军分区机关合并为清西军分区。第8团第1、第3营与清西独立营合编为清西独立团,许云轩、李曼村分别兼任清西独立团团长和政治委员。第8团第1营是基干第3营改编。基干第3营是,1939年7月牛王庄战斗后,第7团和支队警卫营余部及收编的失散人员编成邹长独立团,团长马晓云,政治委员李曦晨,副团长马函三;1940年2月,改编为基干第3营,营长傅子荣,教导员张伯令。第8团第3营是邹长五大队改编。清西独立营是1941年7月由高苑县大队和邹平县大队合编组建。
第3(清中)军分区兼清中独立团。司令员马千里、后为程绪润,政治委员王效禹、后为张文韬,副司令员兼副团长孙干卿(1961年少将),参谋长孙干卿(兼)、后为张明远(少将),参谋主任王郁亭(1963年大校)、后为高郭,政治处主任马鸣、后为李焕(大校)。辖临淄、桓台、博兴、广(饶)博(兴)蒲(台)、广(饶)北等县。
7月,清河区抗协鲁北办事处撤销,所辖自卫军特务营与清河区地方武装青年独立团合编组成清中独立团,马千里、王效禹分别兼任团长、政治委员。青年独立团是,1941年11月,临淄独立营(1941年5月,临淄县委于王砚田叛变后重建的独立营)营长王立庠叛变,余部由政治委员王效禹率领北渡小清河抵达博兴县,与清河区青年独立营(1941年6月,第7团特务连和清河区青年营合编)合编为清河区青年独立团,政治委员王效禹,政治处主任陈瑛,参谋主任王郁亭。
到8月,清河军区又先后成立昌潍独立团和垦区独立团(团长杨信、政治委员张缉光)。昌潍独立团是清东独立团第1连、潍县县大队和昌邑独立营为基础组建,团长赵寄舟,政治委员何凤池。1943年3月,昌潍独立团与清东独立团合组为新的清东独立团,军分区司令员兼团长赵寄舟,政治委员岳拙元。。
这样,清河军区辖1个主力团、5个独立团,还辖沾化、沾(化)利(津)滨(县)等17个县大队、45个区中队。新的清河军区成立后,加强了对小清河以南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联、邹(平)长(山)、长桓等地方武装领导,坚持和保卫了小清河以北根据地,并向黄河以北敌占区推进。
第4(垦区)军分区兼垦区独立团。1943年3月,以垦区独立团为基础组建垦区军分区。司令员兼团长杨信(1961年大校)、王兆相(少将)、后为程绪润,政治委员张缉光、后为陈德(少将),副司令员兼副团长杨信(1943年3月改任),参谋长贾乾瑞(1964年少将),政治处主任张缉光(兼)。辖垦利、利津、蒲台、滨县、沾化等县。垦区独立团辖军区直属团第4营、海防大队、沾化县大队、垦区大队及沾利滨大队。1943年5月,垦区工委改建为垦区地委,书记张缉光。10月,转移到垦区的冀鲁边独立团一部(原冀鲁边第16团第1、第2连)编入垦区独立团。
第5(清南)军分区兼清南独立团。司令员兼团长赵寄舟,政治委员博玉其,参谋主任高凤池,政治处主任博玉其(兼)。辖益(都)寿(光)临(淄)广(饶)边联县、邹(平)长(山)、长桓等县。
3、巩固发展清河军区
(1)垦区反扫荡
1942年1月,日伪军2000余人4路扫荡垦区。第一路利津、盐窝之敌于16日进至左家庄、汪二河;第二路惠民之敌于17日进抵十二大屋;第三路广饶之敌17日进占永安镇;第四路滨县之敌于18日抵宋家屋子。19日,敌人首先在永安镇一带进行“扫荡”,清河区机关和部队,利用有利地形,白天隐蔽,晚上骚扰、袭击。处于外线的山东纵队第3旅第8团、第9团和各县大队密切配合垦区的反“扫荡”斗争。在内外线部队的相互配合下,各路敌人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只好草草收兵。
1942年8月中旬,日军独立混成第7旅团一部,伪武定(惠民)道尹刘景尧、伪武定剿共军司令刘佩忱配合下,纠集滨县、蒲台等县日伪军7000余人(主要是伪军),于12日分东西两路进犯黄河以北沾化、利津。西路之敌从富国据点向义和庄进犯;东路之敌由盐窝据点向罗家镇进犯,企图蚕食垦区根据地。
17日,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副政委刘其人决定先打西路,后打东路,先打伪军,后打日军。清西独立团负责分散敌军注意力,军区直属团在沾化和徐家坝伏击西进之敌。18日,直属团进入伏击位置,第4营在徐家坝伏击,第1营准备打援,第2营为预备队在义和庄西侧待命。第10连连长徐芳春、指导员王霄汉在公路正面打响,埋伏在徐家坝西南的第11、第12连从左侧后、右侧后发起进攻。日伪军溃退,第4营和第2营乘势追歼。敌向西败退到韩家庄,第1营乘敌立足未稳,当夜发起攻击,歼日伪军500余人,俘伪团长张俊亭。残敌乘夜逃回富国。
直属团击溃西路之敌后东进,奇袭罗家镇。24日凌晨1时,第2、第4营及炮兵连向屯集潮道沟的日伪军猛攻。敌于下午向西退至五庄。直属团乘胜追击,并调第1营,于当日黄昏向五庄守敌发起总攻。激战一夜,敌溃逃。直属团再次追歼,第11连在门河村西头树林与南撤几十名日军展开肉搏战,激战搏斗半小时,日军个别逃跑,大部被歼。此役,共歼日伪军500余人。
为配合垦区保卫战,清西独立团袭扰、牵制数千名西路日伪军,清东独立团于小清河东段发起反封锁战役,激战三昼夜,摧毁道口、高家港等据点,歼敌200余人。
(2)清水泊反扫荡
清水泊突围。6月9日,日军纠集独立混成第六旅团及青岛、潍坊、惠民、益都、广饶日伪军5000余人、骑兵300人,汽车数十辆,扫荡清水泊根据地。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率直属团第2营,清东独立团团长董酋炳、政治委员岳拙元率独立团一部,清东地委书记韩克辛率地委机关分驻清水泊根据地的牛头镇、孙家庄、北河等村。清东独立团向牛头镇东北八棵杨树猛插,从常家庄、宋家庄突出重围;直属团第2营及地委机关从南台头、北台头突围,清东地委组织部长王博民等壮烈牺牲。经过激战,各路先后分散突出重围。
10月,日军为推行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在独立混成第六旅团旅团长幡井指挥下对寿光以北的清水泊地区发起了大规模“扫荡”合围。14日,敌军已秘密集结在广饶的稻庄,寿光的丰城、侯镇、道口、羊角沟等地据点。清东独立团(共4个连)和清河军区直属团1个营,分别驻清水泊以东孙家庄和常家庄、宋家庄一带。15日凌晨,7000多日伪军从各据点分别出动,兵分4路,以清水泊为中心实施“铁壁合围”。
清水泊再次突围。直属团由团长郑大林率领,乘敌合围圈尚未形成,在清水泊以南的台头一带,狠打敌一路,跳出合围圈,然后转向小清河以北,基本上未受损失。清东独立团指定驻河北的1个连向东突围,其余3个连分别由团长、政治委员、副团长带领,向东北、正西、西南3个方向突围。向西和西南突围的两个连,遇日军重兵阻击,先后转回清水泊。当时,北面之日军早已占领要地,展开兵力,东、南、西面日军逼近,上午7时左右,基本形成合围圈。
清东独立团被迫集中于李家坞附近的清水泊东部,完全陷于敌军的合围圈中。清东军分区决定兵分两路,分路突围。清东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团政委岳拙元和团政治处主任王林率两个连由东向西掩护。军分区司令员兼团长董酋炳和副团长陈乙斋率第1、第2连和军分区机关向东北突围。掩护的两个连,转入清水泊中心芦苇荡中。中午1时左右,日军冲入芦苇荡,岳拙元和王林率部激战。两个连大部牺牲,岳掘元和王林负重伤后,仍带少数坚持到天黑突围。清东独立团以两个连的兵力与日伪军数千人拚杀,激战终日,杀伤日伪军200余人,并重伤敌酋幡井。我亦牺牲200余人。
(3)清西反扫荡
1943年1月上旬,日军再次纠集第五十九师团、独立混成第六、第七旅团各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2万余人,在飞机配合下,乘200余辆汽车,由济南、张店、潍县、惠民等地分别向清河区中心根据地进犯。10日夜,敌7000余人,分数路对清河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驻地的广饶北隋、牛家庄、大小宋“拉网合围”。11日拂晓,当敌对北隋等构成10余里的合围圈时,军区机关和直属队早已于夜间由蒲台、博兴地区插入敌后。当日,敌2000余人,分数路由利津向东“奔袭合围”军区后方基地永安镇。军区教导营当夜与敌接火,顽强阻击。利津独立营就地坚持,牵制敌人。其他部队及后方机关迅速突围,安全转移。
陶塘口突围。14日夜,进攻北隋和永安镇之敌突然西犯高苑,驻张店之敌1500余人也迅速向北开进,“拉网合围”清西军分区驻地陶塘口一带。军分区政委李曼村率几个连在小清河南的邹平、长山北部,其余部队由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参谋长韩子衡率领在小清河北陶塘口一带分散活动。许云轩率两个连向东博兴、蒲台方向突围,韩子衡率第9连向东北突围。拂晓,许云轩率部跳出合围圈,插入敌后。韩子衡率第9连突围到大王庄时,被先期到达的3000余敌军包围。第9连抗击数倍于己的敌军,除25人突围外全部牺牲。
为策应清西军分区反“扫荡”,清东、清中独立团、军区直属团和17个县大队、45个区中队,开展破袭战、麻雀战。清中独立团在区中队配合下,在小清河岸边摧毁敌碉堡岗楼10多座。广(饶)北县大队砍断10多公里的电话线杆。直属团第3营和沾化县大队、利津独立营、滨县独立营等部,于1月17日攻克韩家庄据点,毙伤敌200余人,缴获机枪6挺、小炮3门、步枪180余支、战马25匹、子弹1万余发。
清河区长白山区的邹长大队,坚持战斗在胶济铁路的边沿地区,击退了敌人多次蚕食推进。长白山独立营袭击周村火车站,缴获长短枪40余支。
清河区党委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一面动员全区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斗争,一面派出工作团、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开辟工作,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
(4)反扫荡、反蚕食
继1943年1月万人“扫荡”清河区之后,又于4月22日至29日,以2万余兵力对清河区进行了历时8天的大“扫荡”。日伪军在飞机、舰艇的配合下,南起小清河,北至黄河,西起蒲(台)博(兴)公路,东至渤海,形成250余公里的包围圈,连续进行了3次“拉网合围”。清河党政军机关和主力部队在日伪军合围之际,均适时转移至外线。日伪军的“扫荡”企图落空后,即开始“蚕食”小清河北根据地:在北面,日军500余人及伪武定道剿共军刘佩忱部2000余人,以利津东南三里庄为中心,沿黄河修筑封锁线;在南面,伪灭共救国军周胜芳、王砚田、李青山、王道等部7000余人,沿小清河由东而西展开,将该河严密封锁,从而形成对该区八路军的南北夹击之势。
攻克三里庄。清河军区决定以军区直属团及特务营一部为主攻部队,以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打援,先发制人,攻克三里庄日伪军据点。5月28日黄昏,清河军区参战部队神速而隐蔽地包围了三里庄。21时,担任主攻任务的直属团第2营和负责佯攻的第1、第3营分别由南、北、西方向,同时发起猛攻。直属团主攻先锋“铁5连”打开突破口,攻城部队冲杀,攻克了三里庄,守军大部被歼,伪团长成建基率残部西逃博兴。第4连连长张宝山、第6连连长田俊国、第7连连长崔茂盛先后牺牲。
6月,驻清河日军独立混成第6旅团外调,接防的独立混成第7旅团部署还未就绪。清河军区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向“蚕食”的日伪军展开大规模的反击。集中军区直属团、特务营和清中独立团等部3000余人,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拔除据点,歼灭日伪军有生力量。6月24日夜,清河军区部队以突然行动包围李青山部北隋据点,激战1夜,全歼守军2个营,并击退由车里庄、王家营子增援之伪军。7月12日,清河军区部队又连克斜里巴、百户张,歼王道部1个营。车里庄、缪家、道口等据点之伪军相继逃窜。27日,清河军民围困了西王文据点,8月2日攻克,全歼守军500余人,活捉伪营长刘子刚和伪副团长郑安懋,缴获机枪10挺及其他物品。周胜芳率部不战而逃。
8月17日,军区主力一部进人益临寿广4县边区,连克刘桥、稻庄据点,周围10余个据点的伪军纷纷撤逃。
清中军分区主力在临淄、广饶县大队配合下,连克董家庄、沙窝、兴福等据点;8月28日至30日,又在博兴县地方武装配合下,连克兴和许、小张、利城据点,全歼伪军300余人,并迫走大张、大吾、金家桥、兴福4个据点的伪军。
清东军分区击溃日伪军对昌潍地区的“扫荡”,伪军4个团被歼过半。
清西军分区于邹平、长山地区,连克陶唐口、苏家庄等据点,并配合邹平县大队,截击了由高苑县城向长山县运粮之日伪军,缴获粮食1万余公斤,还一度攻入高苑城,全歼伪军4个警备队。长山县大队主动出击,连克梭山子、屯里等据点。
垦区军分区数次击溃进犯陶儿河之日伪军,击退日伪军2000余人对沾(化)南、滨(县)北地区的“扫荡”,并深入日伪占领区,攻克利国据点,迫使富国日伪军慌忙逃窜。
至此,历时3个月的反“蚕食”战役胜利结束。
11月18日,日军第59师团和独立混成第5、第7旅团,及伪治安军第8集团军、伪警备部队等部2万余人,另配以12架飞机、900余辆汽车、2艘军舰、12艘汽艇,总兵力近3万人,由其第12军司令官喜多诚一亲赴前线指挥,对清河区进行1943年以来的第3次万人以上大“扫荡”。
18日晨,日伪军以广(饶)北之辛店、北隋为中心,进行第1次合围,企图消灭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军区直属部队。清河军区除留一部阻击日伪军外,其余部队掩护领导机关利用抗日沟隐蔽转移至辛镇、沙营、六户一带,顺利突出合围圈。当日下午,日伪军又在辛镇、六户一带对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构成第2个合围圈。军区特务营及直属团第3营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毙伤日军骑兵30余人,击落飞机1架,击伤飞机2架,迟滞了日军的合围进攻。黄昏后,清河区领导机关突出重围。日军两次合围失败后,19日继续向东北压缩,合围垦区。当其进至八大组时,清河军区部队及后方机关已顺利转移至荆林丛中。日军合围计划再次扑空。
为了粉碎日军之合围“清剿”,清河军区领导率部分散转移,化整为零。杨国夫、景晓村率一部以“翻边战术”,自西南方向插入敌后打击日军;刘其人、徐斌洲率一部掩护党政机关,插向垦区黄河入海口处,坚持内线作战;袁也烈率军区重机枪连、迫击炮连于垦区与日军周旋,并指挥军区侦察队和当地游击小组、民兵,以地雷战,麻雀战袭扰日军;军区骑兵大队北过黄河,吸引和分散日军;清西、清东、清中﹑垦区军分区部队和地方武装、民兵,活动于日军侧背,袭击周村、长山、邹平、滨县、北镇等日伪军据点,破路炸桥,断其通讯,实施反包围战术。
28日,垦区军分区独立团第4连在利津东北之虎滩与日军骑兵500余人遭遇,激战5小时,毙日军100余人。12月6日拂晓,独立团第2营第6连在副营长樊宝生﹑连长王普安、政治指导员李杰三的带领下向南转移,不料被日军发现。第6连撤至北张村西侧时,被日军包围,双方随即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激战竟日,第6连毙日军160 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樊宝生等10人幸运脱险外,连长王普安、指导员李杰三等72人壮烈殉国。12月8日,“扫荡”之日伪军撤离。
4、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
1944年1月11日,山东分局决定,并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党委与冀鲁边区党委合并为渤海区党委,书记景晓村,副书记王卓如;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书记兼),副司令员龙书金,副政治委员刘其人(行署主任兼),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周贯五。
清河第4(垦区)军分区改为渤海第4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相,政治委员徐斌洲,副司令员程绪润,参谋长杨信、后为胡兰芝,政治部主任李焕。辖垦利、利津、沾化、滨县、蒲台、沾(化)利(津)滨(县)、蒲(台)利(津)滨等县。
清河第1(清东)军分区改为渤海第5军分区。司令员赵寄舟,政治委员岳拙元,副司令员石潇江,副政治委员苏杰,政治部主任丁士采、后为克明,参谋主任李历超。辖临淄、博兴、广北、广(饶)博(兴)蒲(台)三边、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寿光、昌邑、潍县、寿潍、昌潍等县。1945年9月,第5军分区与第6军分区合并为第3军分区。
清河第2(清西)军分区改为渤海第6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治委员李曼村,副司令员马晓云,副政治委员王若杰,参谋长杨信,政治部主任王若杰(兼)。辖邹平、长山、桓台、齐东、高苑、青城、历城等县。1945年9月,第6军分区与第5军分区合并为第3军分区。
撤销清河第3(清中)、第5(清南)军分区,分别划归第4、第5、第6军分区。
图片
渤海军区各分区示意图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微头条创作计划##头条军事知识##头条首发大赛##头条首发挑战赛##微头条首发挑战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精品长文创作季##春曰生活打卡季#
参考资料:《八路军山东纵队史》、《八路军表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9、10卷)、《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单位沿革》,及及一些老将军们的回忆资料和地方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正规股票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